疫情下的國際信息戰:中國應仿傚俄式策略嗎?
by 羅金義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天的中國漸漸看似冷戰時期的蘇聯,要向世人提供「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唯成果乏善可陳。 |
文︰王家豪(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研究助理)、羅金義(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中國政府質疑「武漢肺炎」源頭,透過真假難辨的信息宣傳,試圖推卸早期隱瞞疫情和防疫不力的責任,與俄羅斯的信息戰策略有類近之處。中方曾暗示美軍將病毒帶到武漢、意大利為疫情源頭等陰謀論,獲得外交官及官媒加持。有指北京「大外宣」旨在維穩,將矛頭轉向外國勢力,訴諸民族主義。按此邏輯,中國政府豈須費神製作英文文宣,畢竟國民接觸外國媒體的渠道有限。反之,中國似乎相信時機已到,能在國際輿論上反守為攻。然而觀乎中國「大外宣」引發全球反彈,恐怕中方錯估了國際形勢。中國的抗疫「大外宣」如果參考俄國的假信息策略,對其國際形象有百害而無一利吧?
寄取俄羅斯的教訓
在事實查證(Fact check)年代,假信息經不起時間考驗。多虧近年俄國淋漓盡致的假信息宣傳,使專門進行事實查證和監察假信息的組織應運而生,例如歐盟的EUvsDisinfo。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提出「美軍播毒論」,隨即被揭發他誤引美國極右分子、陰謀論者韋伯(George Webb)的資訊。《環球時報》「引述」意大利專家雷穆齊(Giuseppe Remuzzi),指稱意大利早於中國爆發疫情,也旋即遭到當事人澄清和否認。
參照俄國的經驗,當國家參與假信息宣傳並遭揭發,往往要面對整個國家名譽掃地的代價。在馬航MH17空難中,俄方訛稱烏克蘭軍隊擊落客機,不惜虛構衛星圖像、以假證人作供、動用網軍引導輿論,最終遭受西方經濟制裁、國家聲譽嚴重受損。縱使中國未因肺炎疫情面臨西方制裁或索償,但其治理模式被受廣泛質疑,真假難辨的信息宣傳只會進一步強化對中國的負面觀感。法國總統馬克龍曾批評中國缺乏資訊自由,對中國抗疫方式大有保留。即使是與中國關係較好的俄國也暗批中方隱瞞疫情,所以早已斷然對中國全面封關。
正在崛起的中國應積極維護國際形象,而不是貿然跟隨俄國的信息宣傳策略。國家制定信息戰方針,建基於其國力、國際地位、長遠戰略目標等因素和考慮。觀乎今天的全球政治局勢,俄國相對弱勢,信息戰旨在分化、破壞西方社會穩定,不惜押上自己聲譽與西方國家「攬炒」。相反,中國重視提升國家形象,具備經濟手段影響別國,仿傚俄國之法實屬不智,而且極可能招致反效果。
講好中國故事:老調重彈?
隨着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向美國釋出善意,中方看似會故伎重施、轉攻為守,專注向國際推廣其正面形象。在「武漢肺炎」疫情下,中國向外宣揚其抗疫的成功經驗,官媒《中國日報》透過付費專欄在《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衛報》等西方主流傳媒刊登文章,宣揚中國抗疫勝利;《環球時報》和《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亦大灑金錢,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平台購買廣告,塑造中國領導國際社會齊心抗疫的形象。然而,中南海過度倚賴官媒、未能掌握英語文宣的精髓、正面訊息吸引性偏低等弱點,均嚴重削弱其外宣的成效。
在肺炎疫情下,中國報喜不報憂的陋習揮之不去,招致西方輿論反感。月前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私信威斯康辛州參院議長羅斯(Roger Roth),要求對方表揚中國的抗疫成果,遭到公開猛烈抨擊;中方亦被指曾經向歐盟施壓,淡化對中國進行(假?)信息宣傳的批評。對於疫情引發的國際輿論戰,中方無論攻守皆顯不濟,難道要「佛系」一途才能達到危機控制的效果?
「口罩外交」為何不湊效?
中方向各國捐贈防疫物資等公共產品(public goods),嘗試塑造抗疫領導形象及彰顯大國責任、掀起「感謝中國」運動,可惜成效有限,難以抵銷西方社會對中國的負面情緒。意大利、西班牙、英國政府表達謝意,恐怕只是客套,難以引伸為長遠對華政策的改變。北京機關算盡,卻算漏了醫療物資質量參差所引起的反效果;出口的口罩和快速試劑先後遭到加拿大、荷蘭、捷克等多國因質量問題退貨,進一步打擊「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中國的「慷慨」滿有政治動機,惹來歐盟警告其爭奪地緣政治影響力的盤算。
俄國的假信息宣傳製造了一種「失敗主義」,讓人感到無法找尋真相的絕望。今天的中國漸漸看似冷戰時期的蘇聯,要向世人提供「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唯成果乏善可陳。在疫情輿論戰中,再次凸顯中國國際話語權不足的問題,「中國模式」和「中國製造」也暫難登大雅之堂。「武漢肺炎」過後,中美角力勢必進一步升溫,中方要能扭轉輿論劣勢,蘇式/俄式的信息戰伎倆,不應該是選項之一吧?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