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0/5/b9pavul9k0jid9ciqvstk9xuiclwro.jpg?auto=compress&h=648&q=80&w=1080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港版國安法」通過恐引發移民潮,台灣、英國、美國將提什麼幫助?

by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港版國安法通過,各國也出現不同支持香港人的聲音。英國考慮將放寬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港人簽證權,美國、澳洲、加拿大與英國的4國聯合聲明,再次對北京決定在香港實施國安法深表關切。

中國全國人大昨日表決通過「港版國安法」草案,除引發國際輿論譴責,也讓香港社會陷入不安。台灣總統蔡英文昨日透過臉書表示,「我們不會坐視民主、自由、人權在香港倒退」,今(29)日上午也前往前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在台北開的書店,戴口罩逛書店,表示支持。

蔡英文表示,今天來探望林榮基,主要是來看看離鄉背井到台灣來創業,開了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書店,來親身體會一下。也表示此次前來,是來了解要來台灣,或者現在已經在台灣的香港朋友,他們需要什麼特別的協助,同時也告訴林榮基和香港朋友,現在政府已經成立了專案的工作小組,來處理並提供協助給香港的朋友。

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20/5/xfupid2ar9gs7jcy2nexll3je26kg2.jpg?auto=compress&q=80&w=1080
Photo Credit: 中央社
https://image6.thenewslens.com/2020/5/7mvbgn0au3xy1jkmbqj6l6ez8ns74c.jpg?auto=compress&q=80&w=1080
總統蔡英文(左)29日造訪位於台北中山區的銅鑼灣書店,拜訪書店創辦人林榮基(右),感謝林榮基對香港人權自由民主的堅持,並強調已成立專案工作小組協助港人。Photo Credit: 中央社

蔡英文表示,香港人來台相較其他外國人方便許多,很多香港人也在台灣安身立命,和台灣社會融入得蠻好的。現在看到香港的情勢,政府內部討論,前階段將由民間團體提供協助,下一個階段的協助能量可能大一點,將由行政院來主導,由政府機關出面協調各部會,讓居留方便一點,入境台灣後也能提供給香港人更強大的照顧服務。蔡英文說,籌備工作已經開始了,很快就會把工作做好,來看香港所需要的協助,政府會盡力來幫忙。

蔡英文也提到,從去年的反送中以來,香港人爭取自由民主的堅持,很多台灣人都看在眼裡,也感同身受,在香港人需要協助的時候,也願意提供香港人所需。

林榮基則表示,這就是民主的政府和獨裁的政府的差異。也提到很多香港人需要台灣協助,是不是可以考量讓一些香港人從台灣到西方國家去工作。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日前表示,香港人道救援專案將會在1週內完成,待行政院批准後即可宣布。預計由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執行整合,與民間跨部門公私協力。

各國怎麼「撐香港」?

港版國安法通過,各國也出現不同支持香港人的聲音。

英國方面,考慮將放寬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港人簽證權。英國外相拉布(Dominic Raab)接受《BBC》專訪時指出,除非中國終止執行「港版國安法」,否則英國將為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香港人民延長簽證權利,將停留英國期限自當前的6個月延長至12個月,預計影響範圍將觸及至少30萬香港人民。根據現行法規,BNO持有人得以免簽入境英國6個月。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曾表示,將在本週對中國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川普預計今日就中國議題發表談話,外界也關注美國將對中國祭出何種制裁。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7日向美國國會作證時曾表示,香港不再符合美國法律自1997年7月以來給予的特殊待遇,美國是否將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地位,也成為焦點。

美國國務院也在美東時間28日上午發出美國、澳洲、加拿大與英國的4國聯合聲明,再次對北京決定在香港實施國安法深表關切。聲明表示,香港作為自由堡壘而繁榮,香港的繁榮與穩定對於國際社會的長期利益至關重要。 而北京當局直接立法,而非依據《基本法》第23條規定讓香港透過自己的機構立法,將削弱香港人民的自由,也會大大削弱香港的自治權。

聯合聲明指出,北京決定將新的國安法強加給香港,與具有法律約束力並在聯合國註冊的《中英聯合聲明》構成直接衝突,摧毀一國兩制框架,增加在香港政治檢控的可能性,也損害保障港人權利的現有承諾。

聲明表示,「我們也非常擔心這一行動將加劇香港社會深層分歧;這項立法無助於在香港內部建立相互了解和促進和解。」

而美國7位跨黨派參議員,28日也聯名致函聯合國安理會5月、6月的輪值主席(愛沙尼亞駐聯合國大使朱根生及法國駐聯合國大使黎維埃),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應對香港情勢給予立即關注,並召開線上會議因應。

不過,在中國通過港版國安法後,德國總理梅克爾尚未就此事發表聲明,也因此受到在野黨與媒體的批評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