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腫瘤易誤為中風 創新療法可延長壽命

by
https://static.stheadline.com/stheadline/news_res/2020/05/29/459870/i_640x360_054681896.jpg
腦腫瘤易誤為中風 創新療法可延長壽命
https://static.stheadline.com/stheadline/news_res/2020/05/29/459870/i_640x905_041069245.jpg
腦腫瘤易誤為中風 創新療法可延長壽命
https://static.stheadline.com/stheadline/news_res/2020/05/29/459870/i_640x960_600940816.jpg
熊偉民醫生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不少賺人熱淚的悲情劇集或電影,會以患上絕症的病人作為主角,一般人認識腦腫瘤,可能都是從看戲開始。若不幸患上,真的只能坐以待斃嗎?還有甚麼可以做的呢?

        腦腫瘤在香港並不常見,估計本港每年各類腦腫瘤合計約有一千多宗新症,大部份患者都得到有效的治療,只有少部份嚴重個案,如患上最具侵襲性的腦癌——膠質母細胞瘤(GBM),過往其存活期只有大約一年時間。腦腫瘤症狀不顯著,包括頭痛、頭暈等,又或者出現如相似中風的徵兆,如言語不清、嘴巴歪斜等,容易令人掉以輕心。

為病人訂立個人化治療方案

  腦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轉移性)兩類,前者是指腫瘤在其原本的位置不斷增生及變大,可以是良性或惡性;後者為惡性腫瘤,即癌細胞由身體其他地方轉移到腦內,最常見的是肺癌轉移至腦。腦腫瘤治瘉率低,原因之一,是腦內有一種名為「血腦屏障」的保護機制,一般藥物難以越過障礙進入腦部,令治療腦腫瘤難上加難。惟隨着科技不斷進步,只要盡早接受治療,仍有機會控制腫瘤增長及延長病人壽命。醫生會按病人的個別身體狀況、腫瘤範圍與位置等,訂立最合適的治療方案,開臚手術、放射治療(電療)、化學治療(化療)、標靶藥物治療都是常用的腦腫瘤治療方法。

  外科手術治療多數採用開臚手術,若條件合適的,亦可採用創傷性較低和安全性較高的微創手術,再配合術中監察及先進儀器如電腦導航等找出腫瘤準確位置。現時以手術切除腦腫瘤的風險已比以前大為降低,電療的風險較低,利用伽瑪刀、X光刀等消除腦腫瘤;化療利用抗癌藥物來抑制及破壞癌細胞,在破壞癌細胞之餘,亦有機會破壞正常細胞,產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如嘔吐、眩暈、脫髮等;標靶藥物透過分子生物技術直接阻斷腫瘤細胞生長與修復的能力,或抑制腫瘤中的血管新生,使養份供應不足,能選擇性針對癌細胞目標,不會破壞正常細胞。不同的腦腫瘤治療方法各有利弊,醫生多數會採用組合治療方案以達到更佳治療效果,以GBM為例,傳統治療方案會以手術、化療配合標靶藥物治療,病人平均存活期為一年,亦有病人可活至三、五年。

TTFields病人存活時間超過一倍

  在醫學科技界不斷努力研發下,去年才引進香港的「腫瘤電場治療」(Tumor Treating Fields, TTFields),為治療GBM病人帶來重大突破。TTFields利用特定頻率的正負極電場,干擾並阻礙癌細胞的分裂,抑制膠質母細胞瘤的生長,再令受影響的癌細胞死亡。病人只需要在頭皮貼上4塊電極貼,接駁電池組,每天維持至少18小時,便能達到治療效果,而且只針對病人膠質母細胞瘤的位置,亦不會產生副作用。外國有數據顯示,43%接受TTFields配合傳統化療的病人存活時間超過兩年,五年存活率由5%躍升至13%,超過一倍多的增長,成效令人鼓舞。

  就如極難醫治的GBM,現在亦有突破性的治療方法為病人延長壽命。我在此鼓勵所有腦腫瘤的病人不要放棄,積極接受治療,人生滿希望,誰可肯定地說不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