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22K 40年後2人竟差距934萬!他揭關鍵原因
by https://www.facebook.com/setnews, 三立新聞網文/Mr.西城/MONEY錢
最近正好在研究債券基金的報酬率是否值得我做資產配置,雖然債券的長期投資報酬率不像股市那般亮眼,卻有著低波動,且在金融風暴能夠抗跌的特性,被認為是固定型收益商品,一般來說債券只要購買後持有到期領回本金,幾乎是零風險的投資。
一個人的主動收入,就像一張長期的債券一樣,必須把工作年限做好做滿,才能讓「人力資本」這張債券值回票價。
雖然我並不同意所有人都一定要做好做滿40年才退休(我更偏好把退休平均分配在職涯之中),但很多人想早年就靠投資理財退休,其實是比較不現實的想法。
於是我就在想,夢想靠著投資理財提早退休,是否是一個現實的目標?
主動收入成長 VS 年薪固定者
假設在職涯前期,我們不進行任何的投資理財行為,純粹以主動收入的增長為財富自由的手段(全部活存),最後可以累積多少財富呢?
第一個年輕人固定22K的薪水,經過40年可以賺多少呢?,答案是一千萬。
假設另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薪水也為22K起跳,他的收入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經過40年後可以賺多少呢?答案是一千九百萬!
增長0% VS 增長3%,在工作40年後賺取的收入對比
3%的成長很難嗎?其實還好,真的只有一點,22K的1.03倍才22.66K,也就是每個月多660塊,這點差異卻會在多年後經過長期主義的複利效應變成絕望的差距。
經過Excel計算,光是每年多一點的薪水經過40年的累積,年薪從26.4萬成長為83.6萬,將近三倍的差距,且累積資本也差距將近千萬。這個起跳值只是22K,現在大部分年輕人的起薪絕對不只這樣(最低薪資已提升至23K),我身邊就認識好幾個人出社會幾年後年薪就破百了。
主動收入 VS 債券
前面提到債券通常被稱為固定型收益商品,雖然主動收入在一段時間內的薪資是固定等,但利用升遷、跳槽、換工作的方式,讓主動收入具備了成長性;另外,主動收入也必須要時時關注,不能像債券一樣買了就放著不管,才有加薪的機會。
因此比起債券,主動收入更像是高收益債券或是股票,必須時時關心營收體質變化或是信用水準,同時也不要輕易隨便賣出或停損停利,免得失去增值的機會。
“我的看法是,把自己當成一間公司在經營,”
不論是債券還是證券,其實都只是公司募資的一種方式,最重要的還是回到你這家「個人企業」的價值是否不斷提升,成長能否跟上時代快速的變遷。
每個工作間的空檔,就像是企業在轉換營收模式或是開闢新戰場,空檔可以休息,但不能永遠休息下去,不然就會失去機動性。
總投資報酬率怎麼來?
投資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辛苦工作存下來的錢,不被通膨吃掉;那麼前提得是主動收入穩定,不然哪來的本金可以保護和增長呢?
矛盾的點在於,投資者總是把目光放在提升投資報酬率上,而非增加主動收入來源,可是明明主動收入是本金增長的源頭(被動收入也是,但是職涯初期通常不是主力)。
更奇怪的是,通常重視提升主動收入者,也容易忽略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其實唯有兩者兼得,不忽略任何一方,才有機會發揮這條公式的最大值。
報酬=本金*年化報酬率^t年
結論:投資自己比任何事都要重要
人力資本是最容易被一般人忽視的資產,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曾經說過:「月薪不到4萬,不該存錢!」雖然聽著有些刺耳,但本意是要大家把薪水拿去上課、進修,也就是投資自己,讓能力有所增長,薪資自然跟著水漲船高。
你成長速度越高,年薪增長越快,反而越有機會累積資本去做投資。 別讓價格虛胖,因為狗永遠會回到主人身邊。
謝謝你的收看,願你我終生不再為錢所困,本文由Mr. 西城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https://reurl.cc/1xlLbm,更多資訊請至粉絲團查看 https://www.facebook.com/playlifecloud/ 。
※本文由Money錢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原文在此 https://reurl.cc/E7Yv8g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
7旬夫婦租房嘆:廿年前4百萬沒買。房仲:還有幾個廿年? https://reurl.cc/j7V2bL
月月領錢直到 100 歲!專家教你讓退休金無限延長! https://reurl.cc/Wdzg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