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篮球明星到政协委员,看姚明是如何“凑两句”的?
@中国新闻网
“我也凑两句。”姚明一开腔,我心里便嘀咕,如此神圣的议事堂,姚委员怎会如此凑合?
26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各界别小组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驻地的我提前半小时到达体育界别小组会场,我很好奇,作为昔日NBA篮球明星,姚明这位中国体育重磅级人物角色转换后会是怎样的状态?
小组会议前,他坐在座位上话不多,一如既往的低调。
小组讨论开始后,体育界别委员们围绕“两高”工作报告、民法典草案等展开讨论。姚明翻开笔记本,不时用笔做着记录,或低头思考,或抬头回应讨论,语速不紧不慢,透露着沉稳与认真。
几位委员发言后,他举手示意。“听了几位老师的讲话,我也凑两句。”
“法律是一视同仁的。”姚明说,知识是理性的,人本身是感性的。执法者由人组成,但要尽可能站在理性角度思考问题,不能是“谁受伤谁有理”。他认为,对于一些具体有示范效应的案例,应通过适当方式做好普法,将其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结合民法典,他谈到了与体育行业密切相关的肖像权问题,也拿自己当年为维护肖像权,打“一元钱”官司的案例自我调侃。
姚明“凑两句”的第一句就打消了我的疑虑,显然这是他经过认真思量过的话题,绝不是所谓的“凑”。原来姚式的谦逊一如既往,由赛场带到了议事堂。
谈及中国篮球协会改革,姚明称通过修改章程,已经确定中国篮球协会的公益属性。这意味着,中国篮球协会可以用商业手段进行运营,但最后收益必须再投入到本项目中,而不能作为组织成员的分红。
事实上,出任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一直积极推动篮球向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实现了业务主体从篮管中心到中国篮协的过渡。
从篮管中心到中国篮协,到底意味着怎样的改变?谈及此,姚明表示,最大的不同是从公权力组织到公信力组织的转变,中国篮球协会要通过服务来获得公信力,要通过提供好的服务产品引领年轻人。
无论是谈论他的本职,还是就法律问题的发言,姚明“凑两句”的含金量可谓十足。从2013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他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委员了,有媒体评价,姚明为明星委员如何履职树立了专业的标杆。
2014年他关于《取消赛事审批,激活体育市场》的提案被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2017年姚明作为政协委员还首次在全体会上发言。作为明星委员,姚明每年的提案或发言都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
回顾自己的履职经历,姚明曾说:提案的数量不一定要很多,但调研一定要扎实;讨论到的话题不一定要个个精通,但发言一定要言之有物。
作为篮球明星,他的勤勉让人印象深刻;作为政协委员,他也认真履职尽责。
在本次为期一周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中,其中4天有各界别小组会议安排。会议上,姚明时常发表意见。
22日会议中,他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社会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对两会召开期盼已久,对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关于“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印象深刻。
23日会议中,他说,为落实好中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的文件,建议鼓励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在支持学校体育教学、打造校园赛事等方面主动作为。
24日会议中,他表示,在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时,要综合考虑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特点和需求,结合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实际,调节各主体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篮球运动员到中国篮协主席,同时履职政协,姚明在不同身份间虽有转换或交叉,不变的却是一如既往的用心和勤勉。我想,这大概就是姚明之所以是姚明的原因。
作者:马秀秀
点击进入专题:
同舟共济·不负韶华-2020年全国两会新浪特别报道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