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后疫情时代 人类如何与病毒共存?
字
大
小
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全球,后疫情时代,我们还能够回到原来的日常生活吗?让病毒学博士徐慧仪告诉你,面对周而复始的病毒威胁,我们该如何自保!
从古至今,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从未停歇,病毒总是“新旧交替”不断出现,甚至在人类世界成为常态化流行(例如:流感)。台湾病毒学权威、前阳明大学副校长徐明达教授在其著作《人类与病毒之战》中指出,人类必需认知到,新病毒会不断出现,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会一直持续下去。
即使医学和科技快速发展,但病毒同样不断进化,生活在地球村时代,都会生活密集、全球交流频繁,未来病毒对人类的威胁只会更频繁、更难以防范,如果人类终究无法彻底摆脱病毒的致命威胁,我们该如何自保?答案,其实没有你我想象中复杂或艰难,但想要人人都“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
重新学习卫生常识
新冠病毒对全球造成严重影响的后疫情时代,现任博特拉大学医学与健康系院副教授的病毒学博士徐慧仪直言,疫情放缓后,人们其实很难完全保持社交距离,但是只要具备正确的卫生素养,及早建立正确观念养成自我防护习惯并身体力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防堵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保护自己也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环境。
她以知信行理论模式(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简称KAP)来解释人们在后疫情时代应该获取知识(Knowledge)、产生信念(Attitude)和落实行为改变(Practice)。
“很多人对于疫情或病毒,常常只停留在知识的部分,但心态上其实不太理会,或根本就没有在做。我举例:现在人人都知道要勤洗手,事实上这件事从小学校就有教,但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勤洗手?因此,我认为每个人都要重新学习基本卫生常识,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去做!”她坦言很多时候只要改变个人观念和行为,人人都能成为“抗疫英雄”。
抗疫,不是一个人、也不只有医疗团队或国家的战争,而是我们全民的战役!正确知识让我们免于恐慌,提升全民的公卫素养与对病毒的认识,是新冠肺炎后疫情时代,以及全人类面对下一次病毒来袭的重要超前准备。
人畜共患疾病将成人类公敌
新冠病毒是2020年最令人害怕的字眼,我们甚至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尽头,大半生都在研究病毒的徐慧仪博士直言,新冠病毒就算“走”了,未来人类世界还会有无数病毒,而人畜共患疾病将成为人类公敌:“面对这些病毒,我们与其陷入恐慌害怕,不如改变心态和行为,培养公共卫生意识并提高个人免疫力。病毒为了求存一直都在变,人类如果不想被感染,也要做出改变!”
病毒的英文名称是Virus,拉丁文里面的意思就是毒药,这些微小的病毒却拥有让人类这种高等生物生病、甚至死亡的杀伤力。事实上,病毒从古至今都没有离开过人类的生活,也一直都对人类世界造成伤害,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瘟疫,十四世纪欧洲的黑死病,甚至于近代的猪流感、禽流感、SARS或发生在我国的立百病毒感染事件,各种病毒仿佛走马灯般轮流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
病毒以动物及人类为宿主
仔细思考,你会发现许多曾引发大规模疫情的病毒往往都来源于动物。换句话说,这些疾病都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文告也指出,人类有60%的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疾病,而现代社会发展让病原体从野生动物和家畜传播到人类身上的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人畜共患疾病发生的驱动力,实际上与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改变、人类对于自然栖息地的持续侵蚀存在莫大关系,是人类本身使得我们与动物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而它们可能藏有或携带有使人类致病的病毒)、人或牲畜与野生动物的密切接触和相互作用,更使得我们暴露在病原体“溢出”的风险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随着气候危机的加剧,流行病的暴发和传染可能会更加频繁。
在我国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博特拉医院实验室也需协助卫生部检测病毒,身为负责人之一的徐博士直言,近代科学家早已经知道,人畜共患疾病将会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所以美国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展开世界病毒基因计划(Global Virome Project),与多国病毒研究院及病毒专家一起探讨野生动物身上到底有多少病毒,尝试把病毒株分离出来并开始研究基因:“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人类可以预早知道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基因,掌握了这些病毒基因,一旦病毒感染人类,科学家就有资料可以研发药物或对治这个病毒。”
这次影响全球人类的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徐博士说RNA病毒的特质就是病毒基因在复制时常常会改变,可能会变弱或变强,病毒本身不能够自主复制,为了生存必需要找更多的宿主,靠宿主的细胞才可以复制,所以这类病毒必需要找动物或人类来成为宿主。
当病毒变弱,我们人类又不断近距离接触中间宿主时,如果人类本身的免疫系统很好,病毒来到人类身上很快会消灭;相反地,当病毒变强,遇到免疫系统不是很好的人,就会在人类身体里面繁殖,然后就变成人传人。
身体力行全民防疫
无知和未知都会带来恐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彻底改变你我的生活,迈入后疫情时代,徐慧仪博士认为,人人都应该懂得自我保护、自我提升及自我要求,同时更要掌握以下几个新基本知识、改变观念与心态,身体力行做好每个人的防疫本分,迎接病毒随时都与我们同在的“新常态”
提升个人免疫力
病毒无处不在,徐博士说,当病毒来袭,我们都希望拥有免疫力去对抗病毒,因此,提升个人免疫力,是后疫情时代人人都应该做好的备战功课。如何提高免疫力?其实同样是老生常谈,说穿了就是均衡饮食、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定期运动、减少压力、戒烟戒酒等等,但人们往往知易行难!徐博士指出,植物营养素和足够水分是强化免疫力的重要关键。“人类的身体可以通过植物来吸收很多营养素,而我们嘴巴和鼻子里都有粘液(这些粘液具有非特异性抗体、抗微生物肽和白血球,这些都能够成为防范微生物入侵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补充足够水分可以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粘液来对抗病毒。”
了解病毒与人畜共患疾病
人畜共患疾病泛指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各种传染病。人畜共患疾病早在很多个世纪以前就已经被发现,所有类型的病原体都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其中包括细菌、寄生虫、霉菌和病毒等。人畜共患疾病传播的最大风险发生在人类与动物的相交点,途径是人与动物、动物产品(例如:肉、奶、蛋)和/或其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徐博士认为,后疫情时代,人类除了要对人畜共患疾病存在一定的认识,也需自我提升掌握病毒相关知识:“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制造恐慌乱传谣言,有时候谣言可能比病毒更可怕!打个比方,如果你想要去做新冠病毒检测,就要先搞清楚检测的选项和准确性,才不会白白浪费金钱去做不准确的检测。目前,检测病毒基因RNA的RT-PCR是最准确的新冠病毒检测。如果你想要寻找病毒相关的资讯,也不要胡乱在网上找或随便相信别人传来的信息,一定要选择公认可靠的网站,例如:世界卫生组织、马来西亚卫生部等等。”
建立防疫生活习惯
后疫情时代,我们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培养个人卫生素养。世界卫生组织文告指出,新冠病毒是飞沫或近距离接触传播(事实上很多病毒也是通过这些途径传播),所以当一个人生病或想要咳嗽时,至少要懂得用口罩或手来挡着不要“乱喷”病毒。徐博士强调,防疫不是只有在疫情爆发时才做,而是要让这些习惯成为日常生活!
“很多防疫知识都很简单,但往往沦为纸上谈兵。经过这次疫情,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开始建立良好卫生习惯,即使未必能够完全保持社交距离,但我们还是要做到基本的勤洗手、生病时要有自我警觉意识带口罩、不要习惯性揉眼睛挖鼻子、用公筷母匙不要把口水传来传去等等,这些其实是小学生都懂的卫生意识,但人们往往忘记了。另外,近距离照顾家人(小孩或老人)或去到高风险区的时候也应该要戴口罩。至于握手这件事,最好能免则免,改用微笑、点头示好或打招呼来替代。”
吃素,中断病毒传染途径
面对惊世的灾难,我们要有警世的觉悟!从事病毒相关研究工作的徐慧仪了解到人畜共患疾病的危险性:“从事病毒学的研究,让我了解到如果人类不去接触野生动物,其实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畜共患疾病。1999年我国爆发立百病毒时,我就已经开始减少吃猪肉,后来2009年爆发禽流感,加上我本身已经参与慈济就毅然决定成为素食者。素食,是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的重要关键。当我们不吃、不养、不接触这些动物,我们就可以保护自己也保护下一代。”
当各式各样的病毒从动物身上来到了人类世界掀起惊世巨浪,一个新冠病毒就已经让全球变得如此惊慌,人类的未来究竟会变成怎么样?也许,后疫情时代,你我都该是时候重新思考改变饮食这件事,在生活中选择素食,或至少减少肉食以更多蔬食替代。
身为病毒学家的徐慧仪,呼吁人们正视新冠病毒带给我们的启示,即使是家禽类动物,也很有可能成为病毒的中间宿主,然后从这里开始突变。至于最终什么时候会传染给人类造成另一场惊世灾难,没有任何科学家可以告诉你明确答案:“科学家不怕我们认识的病毒,最怕的就是不知名的病毒,以及潜伏期可以感染人传人的病毒。所以,所以唯有我们自己戒慎虔诚,不要再继续接触动物、不要为了口腹之欲吃野生动物。后疫情时代,人人都应该尝试素食,这样做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也能减少畜牧业对地球的伤害保护地球资源,而且减少不必要的人畜共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