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18/7/f87h569k8upecycyieba1q44eciiiz.jpg?auto=compress&h=648&q=80&w=1080
Photo Credit:Depositphotos

冠狀病毒的「corona」原來不是啤酒,而是代表榮耀的「王冠」

by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為借自拉丁文的英文詞語,corona在大型語文詞典裡約有10個義項,多指王冠形狀或位於頂部之物,都是專業術語,如天文學的日冕、氣象學的月華、古巴雪茄的花冠煙等等。

文: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前系主任)

「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延燒全世界。聯合國秘書長說,這是人類自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繼SARS、MERS之後,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再度來犯。其所引發疾病的來源,英文一般俗稱coronavirus,由病原體(pathogen)的病毒引申而來。

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20/5/6zqcpvpi797rbgcuj1eieevygtrzp1.jpg?auto=compress&q=80&w=1080
Photo Credit:英語島雜誌

corona原來是代表榮耀的「王冠」

冠狀病毒不是新鮮事,發現至今已逾50年。國際頂級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在1968年刊文,文中述及當時的病毒學家首度識別出此種病毒,並因其外觀狀如日冕(solar corona),建議把它命名為冠狀病毒(coronavirus)。

「冠」是帽子,「冕」是王公貴族的禮帽,後專指帝王的禮帽。不過因為「王冠」、「皇冠」的說法常見,「冠」的語義向「冕」靠攏,冠冕二字也成為同義複詞,成語「冠冕堂皇」或可說明一二。

不論是冠還是冕,英文用的都是corona。這本是拉丁文單詞,意為「王冠」或「花環」,是象徵地位與榮耀的頭飾。王冠的英文crown就是借自corona,再省音演變而來。西方世界的王冠各不相同,一款常見的形制在頂邊四周有圈突起,日冕、冠狀病毒的英文之所以得名於corona,皆因貌似此種王冠之故。

https://image6.thenewslens.com/2020/5/85r295a4wu2r8tm3e0cx7l31hxywe8.jpg?auto=compress&q=80&w=1080
Photo Credit:英語島雜誌

與corona撞名而成為另類受災戶:可樂娜啤酒

作為借自拉丁文的英文詞語,corona在大型語文詞典裡約有10個義項,多指王冠形狀或位於頂部之物,都是專業術語,如天文學的日冕、氣象學的月華、物理學的電暈、解剖學冠狀部位、動物學的冠部或纖毛盤、植物學的副花冠、教堂裡的環形吊燈、建築學的挑簷滴水板、古巴雪茄的花冠煙等等。

英文的《維基百科》(Wikipedia)則呈現出另一番光景。我鍵入一查,corona的消歧義(disambiguation)頁面,條列出近70條有超連結的條目,橫跨建築、文娛、品牌、組織、人名、地名、科技、交通等各大領域。

我孤陋寡聞,熟知者僅寥寥3個:「冠狀」病毒、豐田汽車的車款「可樂娜」、墨西哥的啤酒品牌「可樂娜」。豐田可樂娜曾是我開了18年的愛車,2001年已經停產。可樂娜啤酒行銷全球,跟病毒撞名所以銷售下挫,在疫情期間宣布停產。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0/5/mk6yqd8i78a4oco4ns4udv7z1pgd8e.jpg?auto=compress&q=80&w=1080
Photo Credit:英語島雜誌

加冕、冠狀動脈、驗屍官都跟「corona」有關

來自拉丁文的「corona」還衍生出許多英文詞彙,以下列出較常見的:

韋氏辭典即時收錄COVID-19,註釋病毒首發地

疫情險峻。語言反映社會,詞典記錄語言。權威的美國《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抓緊脈動,超前修訂。3月公布了一批剛收的新冠詞語,幾乎第一時間掌握了時代的變動。

關於疾病名稱,韋氏首先是採納WHO的決定,收錄了COVID-19,以此為主。再者,專業的全稱coronavirus disease 2019(2019冠狀病毒病)亦收,地位居次。廣為流通的coronavirus(冠狀病毒)韋氏本來就有,因應這波疫情大幅修訂,在原義之外新增了大流行的「19冠毒病」,兼指誘發此病的「新型冠狀病毒」。

值得留意的是,「19冠毒病」的定義底下有個獨立的按語(Note),對疾病的起源加以評註:「19冠毒病於2019年12月首度在中國武漢發現」(COVID-19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Wuhan, China in December 2019)。

詞典保持中立,力求各方的平衡,疾病的命名以WHO為準,但也兼顧了流通的說法,並藉由附帶說明的方式,記錄了當下普遍的認知。

澳洲媒體:patient zero極有可能出現於武漢

此外,韋氏還增收了與疫情有關的10個新詞。

疾病診斷方面,有patient zero(零號病人)、index case(指示病例)、index patient(指示病人)、contact tracing(接觸者追蹤)、community spread(社區傳播)、super-spreader(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ing(超級傳播)等。

在疾病預防方面,有social distancing(保持社交距離,名詞)、socially distance(保持社交距離,動詞)、social distance(社交距離)、self-quarantine(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等。

https://image2.thenewslens.com/2020/5/jthip5vgpugkdkqoq2chzvakudszfe.png?auto=compress&q=80&w=1080
Photo Credit:英語島雜誌

令人玩味的是,「零號病人」收錄了一條例句,引自澳洲記者蘇.丹勒維(Sue Dunlevy)在雪梨《週日電訊報》(The Sunday Telegraph)的報導。例句內容呼應了「19冠毒病」的按語,直指武漢為源頭:「發現零號病人(感染新病毒的第一人)的探索,揭示出第一個已知病例發生在武漢」(The quest to find patient zero, the first person to contract the new virus, has revealed the first known case occurred in Wuhan)。

疫情肆虐加上政治口水,煽動全球反華情緒

新冠疫情在迅猛發展之時,中美兩強的國際角力卻也不曾稍歇。

同樣是3月,美國總統川普公開發表種族歧視的言論,把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稱為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引發各界譁然。他後來雖然改口,不過一開始面對質疑時毫不內疚,還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護,此舉招來美國各大主流媒體的譴責,許多美國人也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批評。

貶低他人以拔高自己,任性偏執又霸道好鬥,這是典型的川普風格。美國疫情失控,金融問題嚴重,加之適逢總統大選年,逼得川普出此下策,訴諸民粹(populism)以轉移焦點,反映的也是美國政治的問題。

當時「中國病毒」一詞從川普的口中說出,媒體接著廣泛報導,挑動了身陷疫情風暴各國的敏感神經。原本就已經升高的反華(anti-Chinese)、仇外(xenophobic)情緒,因此而進一步受到煽動,歐美對華人、華裔等東方面孔的霸淩更勝以往,相關事件層出不窮,令人憂心。

https://image3.thenewslens.com/2020/5/4aqk6knqcpwibbppdqevf45vcpwcl6.jpg?auto=compress&q=80&w=1080
Photo Credit:英語島雜誌

WHO:疾病的命名不該造成地區污名化

就事論事,談語言,說命名。「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2015年公布了一份規定,對新發的人類傳染病提出了命名指導原則,其中的第一條就明確建議,命名時應該避免使用地理位置,這次的新冠肺炎便完全按照這份規定辦理。在歷經初期的紊亂之後,疾病的正式名稱最後定為「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簡稱COVID-19)。

至於導致此病的病毒,權責機關「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把它定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簡稱SARS-CoV-2)。對此,世衛組織予以尊重採納,但在與公眾溝通時,稱之為「COVID-19病毒」(COVID-19 virus),避免讓人有SARS的聯想。

在2015年這份指導原則公布之前,國際上對於傳染病的命名是比較不嚴謹的,所以才會有「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西班牙首先在報紙報導自己的疫情)、「德國麻疹」(German measles,德國醫生首次對其加以描述)、「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第一個病例發生在日本),「伊波拉」(Ebola,首例在非洲剛果的伊波拉河附近發現)、「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首度發現於沙烏地阿拉伯,後續病例均與中東有關)等等的這些名稱,對該國該地造成或多或少的污名化。

「德國麻疹」這個病名值得一提。傳統的英文俗稱German measles仍廣為流通,不過醫學上傾向於使用不含地名的rubella(風疹)。這個rubella來自拉丁文,詞源義為「小紅」,因其發紅疹的症狀比麻疹(measles)來得溫和,故名。

這些傳染病的名稱都是歷史的遺留,不過逝者已矣,來者可追。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的命名,全世界都應該遵從世衛組織的建議,避免使用地理位置來描述,否則就又犯了同樣的歷史錯誤。疫情當前,挑戰巨大,誰都無法獨善其身,置身事外。全世界應該少些口水,多點合作,攜手一起度過難關才是。老天保佑!

本文經英語島雜誌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