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應該關注 iOS 的壟斷與封閉問題?
by 不可說教主台灣的網路發達,有超過 2,000 萬人上網,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也超過 70% 以上,台灣使用網路與手機消費越來越普遍,App Store 與 Google Play 的消費能力也位在世界排名前茅,事實上 App Annie 調研就曾說明台灣在「App Store 的消費能力成長幅度」排名第二,消費能力不容小覷。
但 OTT 的問題也暴露了台灣對網路消費的管理相當不足,跨境公司不斷藉由網路無國界的特點收取台灣消費者的金錢,但台灣法規一直以來缺乏有效管理,也因此幾乎可說是讓廠商對台灣消費者予取予求。
蘋果與 Android 的消費差異
例如去年增值的「蘋果稅」就是一例,台灣加收 3% 營業所得稅,蘋果增加 3.75% 的收費即可彌平稅務問題的情況下,卻直接在內購增收 10%(甚至以上),此舉將消費者當冤大頭的情況,iOS 使用者就只能被動接受。
蘋果的蘋果稅主要來自 App Store 的審核指南條款 3.1.1,條款明確要求所有內購與付費都必須透過 IAP(In-App Purchase)機制付款,這也是整個蘋果稅的核心,蘋果應用程式內購除了購買實體物品或支付,不能繞過 IAP 機制付費。
應用商店抽成之戰
但與能有其他應用並存的 Android 手機不同,蘋果一直以來就以封閉生態系為營收手段,這種「規避競爭」的方式是否符合台灣消費者利益?是否會讓慣於使用 iPhone 系統的使用者淪為肥羊?
美國現正以 iOS 只能有 App Store 應用商店一事進行長達數年的官司,原本蘋果認為消費者無資格狀告 App Store 壟斷,而需由 App 開發商提告才合理,這個說法受下級法院支持,但 2019 年初美國最高法院以 5 比 4 投票駁回下級法院說法,認定下級法院應繼續審理壟斷一案。
而 Netflix 與 Spotify 早於 2018 年底便開始反抗 iOS 壟斷行為,繞開 iOS 的付費機制不讓蘋果抽成 30%,而蘋果與串流商之間的紛爭也就此開始。Spotify 曾控訴蘋果在 iOS 系統施加限制,蘋果則大動作回應 Spotify 的控訴;Netflix 甚至直接取消 Airplay 功能,YouTube TV 也從今年初開始不再支援使用 App Store 訂閱。為了避免更多爭端,蘋果今年宣布許多串流商將不受 30% 抽成的影響而上架,除了因串流商嚴厲抵制,或許也與正進行的壟斷官司有關。
當然,串流商也對 Google Play 採取同樣抵制措施,但是比起 iOS 的機制,其他廠商更容易繞開 Google Play 付費機制,開放系統與封閉系統的差異就明顯多了。
在中國,蘋果與騰訊之爭
而在沒有 Google Play 的中國,蘋果稅的問題更受中國廠商關注。原本微信公眾號(像 LINE 的商業帳號)經營者可藉由分享文章,讓喜歡的群眾打賞創作者,但從 2017 年開始,蘋果認定打賞行為需要透過 IAP 機制──也就是蘋果需要抽成,微信因此撤下 iOS 裝置的打賞機制。
歷經數年波折後,微信今年重新上線 iOS 打賞機制,有些人認為這代表微信認同被蘋果抽成,但也有人認為蘋果與騰訊可能私底下達成更多協議,因此是否可稱為「蘋果的勝利」還言之過早──畢竟騰訊這幾年除了打賞機制,也因小程式問題跟蘋果槓上,微信利用內建小程式挑戰蘋果 App Store,更利用一些方法繞過蘋果的 IAP 機制付款,不讓蘋果抽成 30%。所謂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朋友,既然騰訊目前沒打算在小程式讓步,那微信的打賞機制讓步或許也無所謂。
為什麼中國的公交卡能綁定 iOS 的 NFC?
原本 iPhone 的 NFC 基本只能用於 Apple Pay,直到 iOS 11.3 才逐步開放不同使用場景,但 iOS 直到現在都沒有支援台灣的票證卡──即使悠遊卡公司推出悠遊付也一樣,根據悠遊卡公司給 3C 部落客雲爸的回覆,目前由於悠遊卡使用飛利浦 Mifare 技術,而 iOS 尚未開放此協定讓悠遊卡下載模擬卡交易,因此無法綁定台灣的票證卡透過 iPhone 的 NFC 機制付款。
但同樣使用 Mifare 技術的中國公交卡(類似悠遊卡與一卡通機制)可直接使用 iPhone 的 NFC 刷卡,換句話說技術不是問題,最有可能的是抽成尚未談攏。不過中國地鐵(捷運)、公車費用非常便宜,要說中國的公交卡給蘋果抽成的利益應該不大──畢竟公共運輸大都不以營利為目的,因此中國公交卡的負責公司如何與蘋果談判達成目標,這點頗耐人尋味。
iOS 問題突顯台灣法令尚有需改善之處
根據多方拆解與研究,一台 iPhone 的毛利率約在 40% 以上(視機型不同而有高低),換句話說,一支 iPhone 銷售後蘋果就已獲得足夠利潤,當然蘋果在研發、廣告、軟硬體(例如伺服器)等部分也投資不菲,但這是否能成為蘋果藉由 iOS 的封閉性獲利 30% 的最佳理由?這部分還有很多空間值得商榷。
包括時代使然、害怕壟斷政策等問題,Android 的系統開放程度遠高於 iOS 系統,但即使如此 Google Play 除中國外的市場皆無敵手,原本定位為「示範平台」的 Android 變成許多玩家唯一認證的官方平台。不過 Android 包括安裝、權限的開放程度遠高於 iOS,使用者仍然有使用競爭者平台的能力與權限。
台灣的使用者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網路使用時間也高,相比其他國家,網路發達的台灣投資回報相當驚人。但可惜的是台灣政府過去 20 年疏於管理與扶植網路產業,不但讓台灣軟體人才成為國外的「軟體代工廠」,連帶進入台灣的網路公司或平台公司從台灣獲取利益,卻沒有付出對應的回報。
這幾年因中國許多網路公司在台灣扎根多年,導致許多法規問題暴露與浮現,例如愛奇藝原本租用中華電信伺服器,但卻因為法規轉租 Akamai 伺服器,之後不但導致台灣的廠商沒有賺到錢,同時還因為使用 Akamai 的伺服器,導致對愛奇藝無法可管,這部分的問題背後是台灣在相關法律的落後,希望台灣政府能在這幾年好好審慎思考與改進,以讓台灣消費者與人民都能獲得該有的利益與保障。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