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队伍“新生代”——记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

by

  新华社哈尔滨5月25日电  题:中国航天队伍“新生代”——记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

  五月的哈尔滨,丁香竞放。不久前,以紫丁香命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这支由“90后”“00后”学生组成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4岁,他们用青春探索浩瀚宇宙,被称为中国航天队伍里的“新生代”。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5/25/1126030460_15904023851811n.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09年,进入哈工大不久,韦明川加入了学校无线电俱乐部。那一年,中国首颗业余无线电通信卫星“希望一号”发射成功,令他萌生了动手研制小卫星的冲动。

  这个想法得到学校老师的一致支持。2012年,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正式成立。这支队伍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会集100余人。他们来自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不同学科,实现了本硕博协同创新、集智攻关。

  2015年9月20日,由团队研制的“紫丁香二号”卫星“绽放”星空,开创了我国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微纳卫星的先河。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5/25/1126030460_15904024110811n.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工作照(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如今,团队已自主研制了“紫丁香一号”“紫丁香二号”,参与研制了“龙江一号”“龙江二号”“珠海一号”和新技术试验卫星E星等多颗卫星。

  每一次创新和突破,都凝结着超出同龄人的付出和努力。为抓住机会学习,有人曾远赴新疆的射电天文台,一“猫”就是一个月;为了赶工期,有人假期没结束,就从家回到学校“泡”实验室;到了发射关键期,每天基本只睡两个小时……

  对“龙江二号”的发射过程,负责姿态与轨道控制的吴凡记忆犹新。吴凡说,与“龙江二号”一起发射的“龙江一号”因故突然失联。惊险之下,他们紧急连续发送400多条指令,保障“龙江二号”不出意外,顺利运行。“任何一条指令发生微小偏差,都可能功亏一篑。”吴凡说。

  当时,刚上大一的泰米尔主要负责“龙江二号”的微型相机设计工作。卫星上允许的空间只有拇指大小,经过反复调试,相机终于满足了卫星技术要求。2019年2月,这个小相机拍下了一张被外媒称为“最美地月合影”的照片。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5/25/1126030460_15904024313711n.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工作照(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5/25/1126030460_15904024463211n.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工作照(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很多人不知道,每张来自太空的照片背后都是一项“国际工程”。团队自主研发了网络共享平台,让世界各地无线电爱好者可以接收照片,满足他们对外太空的向往。

  “荷兰、日本,还有我国新疆、广东、北京……这些爱好者来自20多个地点,每张照片上都会标注出他们的贡献。”韦明川说。

  “我的孩子对无线电非常感兴趣,希望有一天他能加入你们的团队”“正是受你们的鼓舞,我终于考进了哈工大”……“紫丁香”的故事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前行的向导。

  如今,从电路设计到相机升级,从软件优化到遥测接收,团队不断完善。他们正在承担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阿斯图”卫星的设计与研制任务。

  这个招生季,哈工大直接面向高中毕业生,以“大师+团队”的培养模式,启动“小卫星班”招生计划,将带领更多怀揣航天梦的孩子向着浩瀚星海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