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泰式餐廳必點的椒麻雞不是泰國菜,是來自泰滇緬邊境「椒麻料理」的變型菜
by 精選書摘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的椒麻雞非常好吃,有蒜香、有香菜、還有花椒的麻辣勁兒,檸檬和魚露的味覺感受也很突出,其烹煮過程是將雞腿肉或雞胸肉以醬油、胡椒及糖醃漬片刻後,裹粉酥炸 |
文:蘿拉老師
相信大家上泰國菜餐廳,「椒麻雞」一定是必點美味,但是你知道嗎?「椒麻雞」不能因為它有大量的檸檬汁及魚露調味就說它是泰國菜,「椒麻雞」的麻味所代表的其實是雲南,它是來自泰滇緬邊境的椒麻料理的變型菜,而它所代表的意義正是文化的滲透與飲食傳遞最直接的見證。
花椒原產自中國,從2000 多年前的「椒房殿」到現在的「川椒」,一路以來,從「野椒」馴化栽種成搶手的「大紅袍」。台灣因麻辣鍋的風行,使得花椒在台灣被倚重使用,而原產自中國的花椒因創造了高經濟價值,使得曾經有許多省份發聲意欲爭取成為「花椒原產地」的正名運動。
人類的遷徙絕對是文化傳遞最直接的媒介。1949年200 萬人口從大陸大遷徙來到台灣,隨之發展的「川菜」亦讓花椒進入台灣的餐食市場,讓花椒除了入藥以外,花椒油或花椒粉在台灣也奠定了重要的入菜地位。
花椒品種繁多,泰北沿線居民一概稱為「麻椒」。以顏色來分,除了紅色以外還有綠色的麻椒,緬甸和泰緬邊境山區就有許多高達三層樓高的野生麻椒樹,掛在樹上未完全成熟的綠麻椒會被整串割下來,在傳統市集裡整串販售,整串新鮮的、尚未爆開的綠麻椒很適合炒肉類,那滋味跟新鮮的綠胡椒一樣,一顆顆小滾珠似的在齒舌擠壓下,輕「啵」的一聲之後蹦出清新的輕麻辣味兒真是香氣撲鼻、滋味令人難忘!
我的香草園旁有一棵雲南大媽種的綠麻椒,我常在9 月產季時採摘一大串炒紅燒炸魚,深感滿足。雲南村大媽從雲南遷徙到緬甸,在泰緬邊境30 年的生活經驗裡,她說道:「那邊的麻椒我們叫做「馬坤」(มะแขว่น /譯音:Makhawan),又說:「麻椒很多啊,都長在山上,但根本沒有像台灣的椒麻雞那樣煮。」她又說:「緬甸野生麻椒那麼多,煮什麼都可以放麻椒,煮湯也放,紅燒也放,滷肉也放⋯⋯」。有鑑於此,我相信這道台灣風行的椒麻雞,大概也是台灣人成功的創意菜典範,但麻椒來自泰滇緬邊境,它所代表的意義正是文化的滲透與飲食傳遞最直接。
椒麻雞食譜
台灣的椒麻雞非常好吃,有蒜香、有香菜、還有花椒的麻辣勁兒,檸檬和魚露的味覺感受也很突出,其烹煮過程是將雞腿肉或雞胸肉以醬油、胡椒及糖醃漬片刻後,裹粉酥炸,上菜前撒上蒜仁末、辣椒末及香菜末,再淋上酸甜醬汁,最重要的是澆上一大匙香氣四溢的花椒油!
材料
- 去骨雞腿1支
- 高麗菜1/4顆,切絲
- 蒜仁10瓣,切碎
- 紅辣椒2條,切碎
- 香菜2株,切末
- 地瓜粉,適量
- 花椒油2大匙
醃醬
- 白胡椒粉1小匙
- 細砂糖1小匙
- 醬油1小匙
- 蠔油1小匙
調味料
- 檸檬汁2大匙
- 魚露2大匙
- 細砂糖1大匙
作法
- 醃醬拌勻,均勻的抹在去骨雞腿肉上,醃漬至少2 個小時,備用。
- 熱油鍋,取出醃好的去骨雞腿肉,裹上地瓜粉,放入油鍋以中火炸至熟成、表面香酥,撈起瀝油,備用。
- 將高麗菜絲鋪在成品盤上,擺上切塊去骨雞腿肉,撒上蒜仁碎、紅辣椒碎、香菜末。
- 所有調味材料拌勻,淋在作法3的炸雞塊上,最後淋上花椒油即可。
延伸閱讀:
書籍介紹
《蘿拉老師的泰菜研究室:從歷史演進看泰菜演繹,從食材到餐桌四大菜系80道料理全解構!》,麥浩斯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
作者:蘿拉老師
好吃的泰國菜竟是泰皮華骨中國魂!?
跟著蘿拉老師從歷史演進看泰菜演繹,
從食材到餐桌四大菜系80道料理美味上菜!
不只是做泰菜,還要說泰菜,從食材、文化到餐桌,
娓娓道來舌尖上的泰菜「氣」和「味」大探索!
誰把泰國菜引進台灣?什麼時期登陸台灣的?
台灣的第一家泰國菜是哪一家?
為什麼總是泰、滇、緬料理綁在一起?
泰國菜如何深受中國影響?
Pad Thai 炒粿條原來是潮裔文化的變形菜!
涼拌青木瓜是泰國菜?蝦膏和蝦醬傻傻分不清!
什麼是椰漿?什麼是椰奶?兩者如何區分使用?
泰式咖哩北中南,你喜歡哪一款?
泰式蘸醬百百味,反客為主成主菜!
香氣濃郁的泰菜酸甜鹹苦辣,氣味從哪裡來?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