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场到“云端”,上海团代表谈了这些两会“热词”

    新华网上海5月24日电(记者郭敬丹 何欣荣 仇逸)特殊时期的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不仅在会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草案等,还走进视频采访室,在“云端”传递两会声音。各类现场里,出现哪些两会“热词”,上海团的代表们谈了哪些内容?一起来看——

    全团审议:疫情防控、自贸区、科技创新

    “上海疫情防控勇于担当、答卷出色。”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陈靖代表这样说道。

    疫情防控,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极为关注的热词,也引起代表们的总结和思考。对上海的经验,陈靖在发言中总结了四个特点:协同高效、精准精细、科学依法、“两网”支撑。具体来说,书记、市长担任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双组长,建立“四套班子”联系各区制度、长三角联防联控新机制。集中走访企业,舆情民情即时研判、解决回应。把牢关键点、关节点,落实全覆盖、全流程闭环防控机制。同时,强化专家咨询、科技攻关和制度供给,上海市人大在全国率先出台首个省级防控立法,出台《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两张网”也功不可没,“一网通办”推广“零接触服务”,“一网统管”全面赋能基层防控。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报告中的话,让朱芝松代表感到,这“进一步凸显了我国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坚定信心”。朱芝松说,下一阶段,临港新片区要在一些重点领域拿出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成果:一是全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加快接轨国际通行规则;二是充分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制度优势,全面提升对外经济开放水平;三是加快各类高端要素集聚,强化在全球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建议赋予新片区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的管理权限,进一步加强各类改革创新事项的法治保障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的热度从来不低。陈鸣波代表说,上海把三大产业创新高地建设作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突破口,推动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他建议,设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金,推动在上海设立10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金,进一步降低长期信贷专项资金利率。聚焦资源加快在上海布局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着力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分组审议:新基建、“六稳”“六保”、社会治理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邵志清代表也专门准备了“加快新基建、推进在线新经济发展”建议。在上海代表团分组审议的第一组,邵志清说,要加大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平台载体,结合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一批跨地域、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报告突出就业、民生和市场主体,我作为普通劳动者,方方面面都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六稳”“六保”,柴闪闪代表十分关心。为给劳动者争取更多保障,他也提出自己的建议:给予进城劳动者更多保障,如保障快递员的工伤保险,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普惠型支持等。“目前,‘入园难’基本解决,但‘入园贵’还困扰着进城务工人员,建议在托幼机构的收费上考虑普通家庭的承受力度。”

    同在第二组的朱国萍代表依然心系社会治理。她说,应对疫情,我们的社区工作者们也作出巨大贡献。“我想,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居民也上了一堂公共卫生课。疫情过后,应该对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朱国萍还关心老百姓的信息安全,她注意到,抗击疫情中科技发挥支撑作用。老百姓顾全大局,配合扫码、人脸识别等,但是数据安全必须重视。“要防范数据的滥用、泄露等违规行为,扎紧数据安全的篱笆。”

    做了30年社区工作,朱国萍对党建引领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的机制深有感触。她说,这次疫情防控中,基层的力量动员起来了,要把这种活力转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动力,让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

    “云端”记者会:民法典、长三角一体化

    特殊时期的两会,代表们与媒体记者见面的方式也走上“云端”。24日晚,又一场专题视频采访在上海代表团驻地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视频采访室举行,王俊峰、陈晶莹、邵志清3名代表就民法典有关内容,与记者交流。

    “编撰民法典,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情。”王俊峰代表在镜头面前说,作为中国人,我们在这个特殊的发展时刻有了民法典草案,将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建设、老百姓日常生活带来很大改变。

    王俊峰说,民法典草案是各类民事法律规范的综合性法律,本次民法典草案亮点很多,例如对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作出规定,对当中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都有予以保护的条款。

    “对AI换脸、基因婴儿、声音伪造等新问题,民法典草案也作出规范,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了高科技、互联网等给民事行为、民事交往带来的变化,也体现出我国法治体系的进步。”

    “民法典草案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特殊意义,对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来说,就更是如此。”王俊峰表示,未来,这部法典一定会给上海的生活品质、社会秩序、人民民事权利的保护带来全新变化,也期待上海在民法典的保护下继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全国起到带头作用。

    在此之前,张兆安、崔瑜、邵志清、丁光宏四名代表已经率先“尝鲜”,在同样的地方参加了视频记者会,主题是长三角一体化。

    面对镜头,丁光宏代表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有关长三角协同创新的提问时,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太浦河保护。

    丁光宏说,太浦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之一,流经苏、浙、沪三省市十余个乡镇。保护好这里的水环境十分重要。不过,去年夏天,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的近40名代表在青浦、吴江、嘉善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时发现,太浦河上下游保护力度不一样,而河水从上游流到下游,天然地要求上游的保护力度必须比中下游更大。

    如何解决?丁光宏说,这就需要长三角在机制上协同创新,统一规划协调、财税机制、环境保护标准等。多名代表也提出许多建议,例如,在太浦河流域引入科技含量高、对环境压力较小的创新型研究机构,并由此腾退一些对环境影响大的企业,由此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

    “这只是一个例子,面对类似问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就是要通过不断探索和试验形成示范效应,并向更大范围推广经验。”丁光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