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疫後恐迎抑鬱、自殺高峰

https://cdn.media.worldjournal.com/wp-content/uploads/2020/05/202005250944174821_36708.jpg
專家認為,疫情結束後全美估計也會迎來抑鬱、焦慮、自殺的高峰。(記者顏嘉瑩/攝影)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美肆虐,疫情不僅威脅民眾健康,心理層面也受到衝擊,專家認為,政府若只是努力減少染疫人數,卻對民眾心理健康無所作為,疫情結束後,恐怕全美會迎來抑鬱、焦慮、自殺的高峰,而且疫情對18至24歲青少年的心理影響最劇。

根據統計,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全美已有830萬人患有心理疾病,其中390萬人未接受治療,同時全美也有18%的人每天生活在焦慮、恐慌之中。

公共電視網(PBS)「獨立鏡頭」(Independent Lens)節目近期邀請紐約市長夫人麥克雷(Chirlane McCray)、「天生如此」基金會(Born This Way)共同創辦人兼主席吉曼洛塔(Cynthia Germanotta)、前國會眾議員、甘迺迪論壇(The Kennedy Forum)創辦人甘迺迪(Patrick Kennedy),針對新冠肺炎疫情與民眾的心理健康舉行線上座談,與會者多認為,在疫情結束後,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口將會大幅增加。

甘迺迪說,在疫情期間不少民眾感到恐慌、壓力,再加上大環境的影響,包括失業率上升、經濟壓力等問題,未來恐有大批人口產生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而心理健康相關醫療卻未被納入保險,如果政府不再提出相關協助,在疫情過後恐將面臨另一波健康危機,「就像疫情在美國蔓延之前,我們沒有準備足夠的口罩、呼吸器一樣。」

吉曼洛塔指出,該基金會調查,由於社會針對18到24歲年輕人提供的心理健康資源原本就較缺乏,在疫情期間,這群年輕人反而是心理健康受到影響最甚的族群;事實上,不少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案,據統計,這些涉案者通常年齡較輕,又受到疫情影響,造成心理層面的恐慌,進而做出歧視舉動。

吉曼洛塔說,社區通常忽略18至24歲年輕人的心理健康,未提供相關協助,在疫情影響中,他們缺乏資源,成為最脆弱的族群;她也說,像是少數族裔、性少數(LGBTQ)族群等,也因為缺乏資源,心靈層面恐受疫情影響最劇。

目前紐約市雖然有「茁壯紐約」(ThriveNYC)等心理健康計畫,但麥克雷說,在疫情前就已經看到自殺率的增加,疫情結束後更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狀況」,我們必須要盡早準備。

吉曼洛塔表示,疫情期間民眾也應該透過各種管道抒發壓力,可以跟親友、醫療人員,任何一個可信的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故事;傾聽者則可營造出友善的環境、正確的表達情緒、切勿批評,以協助身旁的人度過難關。

data-matched-content-rows-num="10,4"
data-matched-content-columns-num="1,2"
data-matched-content-ui-type="image_sidebyside,image_stacked"

記者顏嘉瑩/紐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