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升勢難持久 炒醫藥股不如炒口罩股|陳宋恩
by 投資科學家正盡力尋找合適的藥物和醫療方法,來治療冠狀病毒感染者。當有消息披露某種藥物在實驗室或臨床顯示療效時,媒體和熱錢就會追逐相關的藥物製造商。
撰文:陳宋恩|圖片:unsplash
量化相應藥物製造商的潛在利潤
他們反應可以理解。惟投資者必須妥善管理自己的風險和收益狀況,否則後續的投資損失可能巨大。關鍵是要量化相應藥物製造商的潛在利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考慮受感染病人總數。受感染病人人數反映出對相應藥物和治療市場總需求。
截至(2月4日)止,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收到31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4,324宗,現有重癥病例3,219宗,累計死亡病例490宗,累計治癒出院病例892宗,現有疑似病例23,260宗。 醫藥股炒作不持久 目前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252,154人,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8,457人,現有185,555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雖然這些數據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加,但危機已經持續了數週,這些數據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有關潛在受感染病人數量參考,及相關藥物市場需求參考。
從這些數據,確診病人和疑似病人逾47,000人,他們當然需要適當醫療,但從需求方面看,相關藥品需求僅限於這些病人。 正在接受醫學觀察人數從2月1日的13.8萬人,增至本週二的18.6萬人。因此接受醫學觀察人數有可能在後期轉化為疑似病人,或確診病人,或解除醫學觀察。 根據目前的數據,情況最差的受感染病人數量約逾23萬人,其中包括目前確診的病人和疑似病人和正在接受醫學觀察人士。 對相關治療藥物的總需求僅限於病人人數。醫藥股大幅上升可能不會持續太久。炒作概念股的心法是知止盈虧。
延伸閱讀:HKTV Mall賣口罩賣到倍升?疫情下醫療股、日用消費品股受惠 6大避險股推薦
延伸閱讀:疫情當前入悶股收息避險 港燈穩袋4厘
考慮服務供應鏈
二是筆者看到的另一個數據是正在接受醫學觀察人數約逾18萬人。為甚麽他們在觀察,而不是在疑似病人或確診病人組別?很可能他們還沒有得到診斷或等待測試。 故對診斷測試需求遠遠大於對藥物需求。投資者應該考慮服務供應鏈,從早期階段保護用品,例如口罩、消毒材料,中間階段診斷測試產用品,到最後階段治療和藥物用品;相信早期和中期醫療用品需求巨大。 三是由於許多主要道路被封鎖隔離,勞動力供應受到不利影響。生產工廠和施工活動將受到不利影響。 能源、石油、燃料和基礎材料的需求將受到影響,相應的生產商生產受阻。由於當地或海外政府的政策,商務和旅遊活動將大大減少。航空公司、酒店、展覽和會議運營商將受到不利影響。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