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摆渡人:能快一分钟治好武汉 我都高兴

by

  原标题:火神山摆渡人:能快一分钟治好武汉 我都高兴

  新京报快讯(记者 戴轩)1月31日早上,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外,庞益兵正开着电动车,来回运载工地工人。庞益兵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目睹了疫情从沉默到爆发,希望为“生病的”家乡做点什么,于是成为了一个摆渡志愿者。看着火神山医院一天天“长大”,庞益兵心情复杂,“这是医院,我不情愿要它,但是这个特殊时期,我巴不得它快点建成,最好能现在就能开放救人。”

https://n.sinaimg.cn/news/crawl/93/w550h343/20200131/a71e-intiarp7504872.jpg
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外,庞益兵开着电动车,来回运载工地工人。摄影/新京报记者 许星星

  对话者:庞益兵,40岁,武汉本地人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摆渡的?

  庞益兵:29号左右吧。那天拉着菜去小区里处理,经过火神山工地,看到里面的场景,太忙了,震撼到了,想着能帮什么忙?工人们都在走路,我说能不能送一下,让他们节省体力,加快施工的进度。

  新京报:为什么想到要送他们?

  庞益兵:工地旁边是一条直路,叫知音大道。南边有交通管制,工人师傅的车要停到两三公里以外,然后步行到工地。他们上晚班已经很累了,再走这么远,谁受得了?现场条件有限,摆渡车要等人坐满才能开,我的小三轮灵活,招呼一声、搭一下,帮忙运个工具,挺好。

  新京报:一天能送多少人?

  庞益兵:那数不清了。今天早上8点出,现在(晚上7点)刚歇下,天黑了、看不见了,就不干了。哪个时间段人都一样多,太忙了,现在真的是时间就是生命。

https://n.sinaimg.cn/news/crawl/93/w550h343/20200131/3d67-intiarp7504890.jpg
火神山医院工地的工人们正搭乘着庞益兵驾驶的电动三轮车。摄影/新京报记者 许星星

  新京报:你和工人有交流吗?

  庞益兵:顾不上说什么话。我开到他们身边了,就说一声“坐车吗?免费的”,他们上来了,我就全神贯注地开,不敢分心。这里平时有送货的车辆,人也多,我心急,但不能急速度,警察也经常提醒注意安全。

  新京报:一日三餐怎么解决?

  庞益兵:我就是武汉蔡甸人,家里离这里四公里,早晚饭在家吃,中午附近给我准备一份师傅餐,不是不能回家吃,是回一趟耽误时间,又要少拉几个工人。

  新京报:家里人知道吗?

  庞益兵:知道的。第一天出来,晚上九点才回去,老婆打电话没接上,她以为我出事了,挺着急。后来听说在火神山帮忙,老婆孩子都支持。早上出门,先给我把手套、口罩准备好,晚上回家了,给我消消毒。

  新京报:什么时候知道火神山的?

  庞益兵:疫情的新闻我们每天手机上都有推送,然后就知道新医院选址在火神山,当时就想能出一份力该多好,正好那一天碰到了。但是希望大家看到信息别来,因为这里已经(建)差不多了,来了增加感染的风险。

https://n.sinaimg.cn/news/crawl/93/w550h343/20200131/cd01-intiarp7504909.jpg
庞益兵自愿成为火神山的摆渡人。摄影/新京报记者 许星星

  新京报:这几天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庞益兵:火神山一天一个样。刚开始下雨,到处都是泥泞的,光秃秃的,铺着泥土和碎石。现在房子已经建到两层了,刚刚看,两层已经差不多建好了,今天开始安装空调。怎么说呢,就像看着小孩长大一样。

  新京报:是什么感觉?

  庞益兵:挺复杂的。这是医院,我不情愿要它,但是这个特殊时期,又巴不得它一下就“长大”、现在就建好,那能挽救很多生命。不希望有这个,但是没办法。我所做的每一件事,能加快一分钟(建成医院),我也感到高兴。

  新京报:你对这次疫情怎么看?

  庞益兵:这是我们武汉的事,我们武汉人心里不好过。

  新京报:疫情发酵这么久,你对这个病的感受有没有变化?

  庞益兵:从开始不以为然,到很怕,到恐惧,到现在看到各方面都在行动,就觉得再难也能过去,没事,只是一个病。现在各个医院都在建设,各个专家都来了。

  新京报:身边有人感染吗?

  庞益兵:蔡甸属于郊区,控制得好一点。我身边暂时没有。不过听朋友、同学不时在群里说有人感染上了,就觉得确实在身边,还是很近的。你看,六七十岁的老大妈都说,活了这么久,第一次听见封城。

  新京报: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庞益兵:武汉生病了,希望尽快把她治好。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协作记者 许星星

点击进入专题: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实时更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疫情地图

责任编辑:范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