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武漢肺炎歧視黃種人!歐洲霸凌總動員 無法想像…

by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1/31/1/7397425.jpg&x=0&y=0&sw=0&sh=0&sl=W&fw=1050
義大利米蘭街頭醜化中國人的塗鴉。武漢肺炎疫情在歐洲各國引發公然歧視亞裔現象。(法新社)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延燒,某些西方國家的亞裔居民因此遭受前所未見的公開歧視。

英國BBC報導,法國到30日有5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並未出現本土傳染案例。但一些亞裔居民在社交媒體上抱怨,他們在路上、大眾運輸工具和社交媒體上遭到謾罵和公然歧視,英國和其他國家也傳出類似狀況。

●媒體叫亞裔黃…你敢說黑人是黑禍?

法國亞裔居民在社交媒體貼文時還用了我不是病毒(#JeNeSuisPasUnVirus)的標籤回擊。

法國當地報社《皮卡爾信使報》(Le Courrier picard)用煽動性標題「黃色警報」(Alerte jaune)和「黃禍?」(Le péril jaune?),還配上一張戴口罩的華裔女子來報導疫情,引發強烈抗議。該報很快就道歉,表示不是故意使用某些「最差的亞裔刻板印象」。

反對種族主義國際聯盟(Licra)主席尼維表示,沒有報社敢用「黑色警報」這種標題,所以這顯然是個問題。

一名住在法國的亞裔女子陳凱西(Cathy Tran,音譯)表示,她在前往科爾馬東部城鎮工作的路上聽見兩名男子說:「小心點,那個中國女孩朝我們走過來了。」

●旁邊乘客說:她會汙染我們…

陳女士說:「我下班回家的途中,一名騎著滑板車的男子經過我,要我戴上口罩。」

17歲的巴黎居民、擁有越南和柬埔寨血統的女子鄭莎娜(Shana Cheng,音譯)表示,她26日在巴黎的一輛公車上遭受來自男女老少的人身攻擊。她聽見一名乘客說:「那邊有個中國女人,她會汙染我們,她必須回家。」她說,人們用作嘔的表情看著她,「彷彿我是病毒」。

鄭女士說,沒有人出面阻止這些歧視言行,所以她決定忽略那些言論並繼續聽音樂,還故意咳嗽和發出吸鼻涕的聲音,「讓他們更害怕」。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1/31/1/7397387.jpg&x=0&y=0&sw=0&sh=0&sl=W&fw=1050
武漢肺炎疫情造成全球恐慌,加拿大多倫多機場許多人戴著口罩。(美聯社)

●武漢肺炎疫情 為內心的歧視找到出口

陳女士說,她對人們的反應並不訝異,這次武漢肺炎疫情只是人們展現種族歧視行為的藉口。不同的是,這次她感受到公然歧視的程度遠比過去嚴重,「我們很少聽見亞洲人談論種族歧視,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在默默忍受。但現在我們亞裔都同樣遭受歧視,而且非常過分。」

法籍華裔作家兼導演葛蕾斯.李(Grace Ly,音譯)形容這種敵意是刻意「打壓中國」,並煽動反亞裔仇恨,「這些城鎮被隔離,人們被孤立還要面對死亡,這是很有趣的事嗎?」

加拿大華裔社區也擔心,SARS疫情高峰期在多倫多發生的事會重演。2002年SARS在大陸爆發,有8098人感染,造成774人死亡。當時,加拿大有438個疑似感染SARS的病例,其中44人在2003年的春季和夏季死亡。當年大部分病例都在多倫多。

多倫多市議員和華裔社區領袖29日在記者會上敦促居民,不要因為擔心疫情,就責怪或歧視亞裔居民。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1/31/1/7397386.jpg&x=0&y=0&sw=0&sh=0&sl=W&fw=1050
加拿大多倫多唐人街街頭的民眾。(路透)

●前加國總理 SARS時堅持唐人街用餐

SARS疫情期間人們都盡量待在家,觀光業和消費產業受到重創,華裔企業和唐人街商家遭到的打擊尤其巨大,收入少了40%至80%。加拿大華人全國理事會多倫多分會執行長賈斯汀.孔說:「當時的傷害很嚴重。人們失去收入、工作,有人被迫變賣房子,還在學校和工作場合被汙名化。」

SARS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時任加拿大總理克瑞強堅持在多倫多的唐人街吃午飯,顯示沒有理由躲避亞裔商家。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1/31/1/7397402.jpg&x=0&y=0&sw=0&sh=0&sl=W&fw=600
加拿大前總理克瑞強。(路透)

加拿大目前有2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孔先生表示,人們仍嘗試理解武漢肺炎的影響。但他也說:「華人社區有居民擔心武漢肺炎疫情,也擔心歧視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這會對企業、工人、商家和社區帶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