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邊隨筆-張嘉碩》解說美就業

  《缸邊隨筆》上周五(6日),美國給出一個亮麗的就業數據:非農業新增職位增加了
26﹒6萬份,較市場預期的18﹒3萬份工多出五成,亦較上周四(5日)ADP(市稱「小
非農」)的8﹒3萬份工增逾4倍。美股、美元在就業數據公布後勁升,美就業真的那麼好?
  
  2019年11月跟上月的職位增減對比,最大的反彈增長是在製造業,增了5﹒4萬個職
位,而在10月,製造業是減了逾4萬份工,為甚麼有這個反彈?因為通用汽車在10月時罷工
,罷工者便當失業,11月罷工完畢便有了就業,另外教育與醫療及娛樂與旅業的職位持續有好
增長,就造就了上周五美國的亮麗就業數據。
 
  凡就業都是有周期性,香港言70年代,工廠女工,80年代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
90年代地產中介,2000年IT業;這些都是長周期,短周期的是以月計。美國建造業言,
每年2月職位減,因為冬天下雪,不能戶外工作,到每年4月開春,雪溶,又有工開,又以娛樂
及旅業為例,每年9月至翌年1月,都是旺季,滑雪又或去南部避寒以及感恩、聖誕、新年等節
日,都會多了外遊人。每年9月至翌年1月,美國的非農職位增長都是稍勁,而每年2月底至同
年8月,非農職位增長都是稍遜,知道這個周期性,才不致因為罷工、復工,而當是有真工。撲
了入市,撲了空,不要講是無陰功,而是你無對美國非農業職位增減用功。
 
  職位增減固然影響到工人收入,但更重要的,是工人的直接時薪增減。下半年,工廠要多開
工,以求聖誕年尾交貨,故工資至7月起增,交完貨,炒人,工資便跌;而服務業則是年尾雖然
有市場,但勞工供應仍足,故不用增薪,但到12月、1月,真的人手緊張,就不能不加薪。這
種現象,不是我說,而是美國有個調查機構Westwood Capital說。這些臨時工
,主要出現在餐飲業。一位賣雞扒的臨時工,其對社會的財富創造力是遠低於一位工程師;職業
是無分貴賤,但對社會經濟的持續、擴展動力,就有分別。不過,就偏偏這個餐飲業在美國是最
無失業威脅,在過去的117個月中,只有5個月,美國的餐飲界才出現職位減少。我對餐飲業
人員不是有偏見,在香港、在中國、在法國,這些美食國度,餐飲業是可以賺外匯,對社會經濟
貢獻大;但在美國嘛,講來講去,都講不上美國是美食之都,特朗普和巴菲特都是?漢堡包的,
這是有幾多的美食成分,可以吸引到遊客坐飛機來吃?
 
  事實上,美國自今年以來的非農業職位增長,是靠教育與醫療兩大範疇來支撐,教育要人手
,據《時代雜誌》的調查,是因為增加了不少與教育相關的行政人員,不是教職員!?這種發展
可以持續嗎?當中美糾紛持續,若言中國學生都被視為間諜時,這個一直是美國教育擴展的支柱
,就會力薄,在來年,美國教育業應會受限。至於醫療業就一定可以持續發展,因為戰後出生一
代,亦是整個美國較富裕一代,踏入老年期,他們有錢,要健康,自然要買醫療,這個戰後一代
年輕時,用命換錢,今時就用錢換命。
 
  千禧年代的消費力又如何?有一半的美國人,年薪不逾3﹒3萬美元;交完稅,還完學生貸
款,還有甚麼消費?在10至20年後,當他們還完學生貸款(今時總額為1﹒5萬億美元),
又或美國政府免他們還債時,他們就可以每年多10萬美元來消費,那時美國的中產階級,才可
以稱之為中產。當然另個方法是等戰後一代死了,承繼了父母輩的財產,千禧代才可以生活大改
善。但如果兩個老嘢不死,使晒啲錢至死,就頂多繼承了間屋,才可做業主。這個不光是美國千
禧代的困局,而是已發展地區,如香港的千禧代的困局。
 
  美國製造業有不少組件由加拿大造,故加拿大就業可以說是美國製造業的探路燈。今個月加
拿大就業就是自金融海嘯以來最差的,加拿大這個差勁就業數據會否是受10月通用汽車員工罷
工所影響,暫不知,等下個月揭盅好了。
 
  上周五美國的26﹒6萬新增就業職位確激起了個美股升浪,但投資者如看完上本文分析,
要再追入,要不要有多層考慮?為甚麼自2019年1月以來,減去教育與醫療的職位增長,非
農業職位增長趨減少。如這個趨勢持續,則上周五的26﹒6萬個職位增長,可以是片雲彩,燦
爛地來,黯然退去。《資深投資者 張嘉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