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岁前首相去世 从草根打拼成精英中的精英
原标题:日本百岁前首相去世!从草根打拼成“精英中的精英”,曾断言中国10年内超过日本
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隋唐 二水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去世,享年101岁。
他是个务实派,在上世纪80年代带领日本坐上了“GDP排名世界第二”的宝座;他是二战时的日本海军,还参拜过靖国神社,但后来又不顾反对坚决支持恢复中日邦交;他在任时支持修宪,希望日本拥有国防军,但也同时强调“正视历史”,承认当年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也是一场错误的战争”……
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感到纠结的日本人,也是一个褒贬不一的政治家。一个标签、一句话、一个态度都不能准确地形容中曾根。可能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历史也无法简单地评价他。
他先后经历大正、昭和、平成、令和四个时期,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也许正是这份独特的历史视角,让他成为了战后日本最具“国际化”气质的领导人。
可能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骑自行车拉选票的议员
中曾根的青年时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度过的。
1941年,23岁的中曾根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进入日本内务省任职。后来,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在日本海军任主计中尉。
当时,中曾根带领着两千名有犯罪前科或正在服刑的犯人组成的营设班,做战争设备维修等工作。此后,他又分别在任青叶号巡洋舰和长门号战列舰并任主计少佐。
曾经身处炮火纷飞的中曾根,亲眼目睹一个个生命因战争而倒下,其中也包括他的弟弟。
即使在战后的几十年,他依然对战争场面记忆犹新,“在战争中,大家都有各种经历,都有一种悲痛的心情。有的家人死了,有的家被燃烧弹烧毁,有的家孩子丧生,这种令人同情的悲剧太多了。日本人民经过那次战争,体会到绝不能使这种悲剧重演。”
参战的经历更改变了中曾根的世界观,“战败了,拼命重建荒废的家园,我站在被烧毁的废墟上,心中充满了责任感。我决心把被烧毁的城市恢复过来。我是那样下决心,才成为政治家的。在那以后,我一直拼命工作。”
战争结束后,他相继担任过内务省军需事务官、香川县警察科长、东京警视厅警官等职务,并立志冲上政坛。
不同于那些政治世家出身的候选人,草根出身的中曾根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拉票方式——骑自行车。
他把自行车涂成红色,插着日本国旗周游全县,声嘶力竭地宣扬他的政治主张;他还一度隐瞒已婚的事实,吸引女性选民为他投票。
最终,29岁的中曾根在1947年如愿当选为国会众议员,成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会议员之一。
进入政坛后,不同于身边人沉迷于权钱交易、攀附权贵的社交圈,中曾根一开始就实实在在地为日本国民做事。
他曾带头发起国旗游行运动,与大藏大臣(相当于我国的财政部长)和国税局长谈判取消了农作物附加税;因担忧日本人民在战后反思中丧失传统价值的危险,给麦克·阿瑟写了一封长达28页的公开信,公然指责美军对日本的占领。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可谓大胆之举,也让他成为日本人民心中的爱国政治家。
草根逆袭
在众多议员中,没有背景和财力支持的中曾根,凭着出众的能力博得了不少关注,但仅靠这些就想在看重金钱与人脉的日本政坛闯出点名堂,未免有些困难。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他想到了自己竞选议员时的路数——搞群众运动。他打着“首相和恋人皆由我选”的口号,让自己的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大涨。
可民众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中曾根的风头很快就被其他议员盖了过去。一顿操作之后,他终于意识到,做议员的影响力远比不上内务大臣。
中曾根的一位老师曾告诉他,“识时务者应顺天下大事,政治家不是救世军,故不必拘泥于意识形态和既定概念,只要无妨大局,尽可妥协退让”。
于是,这位热血政治家摒弃以前的亲民路数,开始支持自己的对手。
1966年,中曾根不顾自己曾经反对时任首相佐藤荣作,主动加入其内阁担任运输相。为了安抚一些质疑自己的追随者,他谎称自己进入内阁是为了向对手捅刀子,而实际上又对佐藤荣作言听计从。
中曾根的行为深得佐藤荣作欢心。1970年,佐藤荣作连任首相后,直接宣布由中曾根任防卫厅长官。
到了1972年,自民党总裁竞选,中曾根眼看佐藤荣作风光不再,就再次倒戈。他支持建筑公司老板出身的田中角荣,反对同乡福田赳夫。后来,田中角荣戏剧性地登上了首相宝座,中曾根谋得了国际贸易与工业大臣的职位。
他的这些举动令日本政界人士瞠目结舌,更把本以为稳操胜券的福田赳夫气得直骂其是“风向鸡”,风往哪边吹,他就往哪边倒。
关于自己的争议,中曾根倒是很看得开。他还在媒体的采访中主动谈及“风向鸡”,“得此绰号,不胜荣幸。作为政治家,就是应该及早查知世界风向,以便制定政策。”
经过那些年的一番操作,中曾根觉得自己在日本政坛混得风生水起,想要乘胜追击赌一赌。1978年,他宣布正式竞选自民党总裁。
尽管他在之后的两次竞选中都以失利告终,但他不气馁,终于在1982年当选日本第71任首相,上演了“草根逆袭”的神话。
从1982年就任日本首相到1987年卸任,中曾根执政1806天,是日本战后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长命政权之一。
在经济上,他提出“战后政治总清算”路线,成功将原来的日本国有铁路公司分割成7个股份有限公司,解决了国营铁路民营化问题,还推动了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现NTT各公司)、日本专卖公社(现日本烟草产业公司)的民营化等行政财政改革。
原本,日本战败后,美国一直对日本实施惩罚性措施,日本对美国一直保持着约每年五六百亿美元贸易收支的顺差。中曾根就任首相后,日本经济摆脱持续低迷,实现大跨步飞跃。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制造业基本完成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转型,并在诸多领域继续保持着核心竞争力,始终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除了治国有方,中曾根还拥有超前的国际视野,这一特点完全体现在他对中国的态度上。
1970年,中国和朝鲜发表“联合声明”,认为“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复活”,时任防卫厅长官的中曾根自然成了“军国主义分子”,不断受到中国的严厉谴责。
为了这事,他专门会见了新华社和《文汇报》的驻日记者。一见面,他便开始“自我辩解”:“我是一直积极主张恢复日中邦交的松村谦三先生的忠实弟子,是最早访华的日本国会议员之一。日中两国是永远的邻居,处于隔绝状态不正常。”
就在那一年底,已经决定参选日本首相的中曾根托中国驻日记者给周总理带了3封信。等到了第二年(1972年)2月,他等来了周总理的口信:
“谢谢你的来信,对你促进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决心表示赞赏,欢迎你在适当时候访华。”
后来,中曾根成功当选首相。在位期间,中日关系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不管是中日两国政府还是学术、民间交流都达到了高峰。
上世纪80年代,他曾与邓小平多次会面,并对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邓小平,他有着敬佩之情。
“邓小平吃了很多苦,才成就了今天的伟业。他能够直率地谈及他的真实感受,我觉得他十分伟大。”
直到2004年,新华社记者到他的办公室进行采访,都发现中曾根将自己与邓小平的合影放在了非常显眼的地方。
照这么看,中曾根算得上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功臣。不过让人纠结的是,他这样的人,从来不会只按一个套路来做事。
1985年8月15日,他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声浪,执意参拜了靖国神社。这是日本战后40年来第一位现职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此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引发中方强烈抗议。
对于这件事,中曾根后来给出回应,称自己“并无给罪犯恢复名誉的意图”。后来,他还曾在公开场合说过:“日本在战争中给中国造成了伤害,这样的事情不会再重演了。”
2015年,中曾根向《文艺春秋》杂志投稿,重申日本当年发动的是“错误的战争”,“敲打”安倍晋三要“正视历史,汲取教训,带领国家走上正确的发展方向”。
晚年时,他对中国做出过精准的评价。2009年在杨澜的访谈中,他曾谈到:“中国会在10年内超过日本。”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中国是个大国,有着那么多的人口,超过日本理所当然。”
对于中国,中曾根一直有着清晰的判断。中日两国友好的重要性,在他心中一直占有一定分量,就像他说过的:“中日关系是命运之交,友好往来是命运性的大事。”
也许在说出这一段话时,中曾根仅仅是个领略过战争残酷,所以知道和平难能可贵的老人。
点击进入专题: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去世
责任编辑: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