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A股减持大年 千余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
by 王帅原标题:2019,A股减持大年
2019年是A股的减持大年,平均每个月有近百家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减持计划,市场平均每天发布了10份以上的减持公告。
来势汹汹的减持潮,让不少投资者谈减持色变。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股东减持行为都会导致股价的下跌,甚至从长远来看,有些上市公司经历了大额减持,股价也在向上走。明年也是解禁规模较高的一年。面对未来大规模的解禁以及可能的减持,证监会正在着手对减持规则进行修订。
A股减持大年
千余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
据中国经济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今年以来1057家A股公司发布了重要股东减持公告,涉及股东5017位。
其中,计算机应用、化学制品、专用设备、通信设备、汽车零部件、化学制药6个行业减持公司数量居前,分别为114家、96家、81家、66家、56家及50家。从减持规模看,医药、电子、银行、计算机、通信、传媒等行业居前,净减持规模均超100亿元。
从减持主体来看,机构减持居首位,857家公司股票拟被减持。董监高是重要减持的主体,涉及796家上市公司,其中包含实控人、董事长等。
从减持的原因看,除自身需求外,还有不少其他原因。药明康德今年以来拟被减持金额超过60亿元,减持的原因为基金投资的退出。西藏珠峰、中航机电的股东减持,则源于资管计划届满清算。而太安堂、蓝海华腾等公司,股东减持是为了降低其股权质押比例。
股权质押爆仓、强制司法划转等也是重要因素。以东方金钰(维权)为例,因债务危机爆发,其控股股东云南兴龙实业股权就遭强制性司法划转。
另据统计,截至11月25日,年内重要股东净减持金额超过2600亿元,净减持金额不仅仅创下了近十年新高,更是超过了过去三年的净减持金额总和。年内合计发布2652份减持公告,平均每天10份以上减持公告。
从减持规模来看,不少股东在减持规模上也大幅提升。今年以来,119名股东净减持金额超亿元。10名股东净减持金额更是超10亿元。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大股东“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拟减持金额高达146.78亿元,成为年内规模最大的一笔减持。此外,兴业银行大股东“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拟减持金额超90亿元;万科A股东安邦保险及宝能系大股东合计拟减持金额超200亿。另外,中国石油、云南白药、信维通信等股拟减持金额均超过10亿元。
减持并非洪水猛兽
对公司股价影响不一
说到减持,很多股民的第一反应就是:大股东跑路啦!于是紧接着就联想到股价下跌。确实也有不少公司股价表现遵循了这个逻辑。
漫步者今年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200%,其股价于11月14日达到今年以来最高值16.42元/股。当晚,持有公司25.45%股份的董事、副总裁肖敏发布公告,拟减持公司2%股份。11月15日,漫步者股价应声下跌,报收15.22元/股,跌幅为7.31%。
汇顶科技持股11.85%的大股东汇发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于11月22日(周五)晚间发布减持公告,拟减持不超过5%公司股份。公司股票于11月25日跌停,尾盘集合竞价撬开跌停板但仍下跌9.92%。
总的来说,高位减持对股价的冲击会比较大,上述两家公司都是股东减持在高位。而实际上,也有不少公司在股东减持之后,股价继续上涨。
凯盛科技、瀚叶股份、德展健康、亚太药业、亿纬锂能、光弘科技、天晟新材等公司,公告减持计划后股价仍处于上涨状态。这些公司不少都是热门概念股。
凯盛科技在1月31日公布减持公告后10个交易日股价上涨68.11%;瀚叶股份在2月20日公布减持公告后10个交易日股价上涨35.86%;德展健康在3月15日公布减持公告后10个交易日股价上涨36.73%;亚太药业、亿纬锂能、光弘科技等公司在发布减持公告后10个交易日股价有所上涨,且涨幅均超过20%。
如果再把时间线拉长,减持的影响愈加不明显。
以腾讯为例,自腾讯2004年上市以来,马化腾已减持腾讯股票超过1.7亿股,总计套现超过200亿港元。公开资料显示,马化腾最近的一次减持是2017年10月,连续4日合共减持腾讯600万股,合共套现2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7.8亿元),持股比例由8.69%降至8.63%。
而从2005年到2017年,腾讯公司整体的股价走势,其实都处于上升的阶段,并不符合传统视角中的股东越套现、股价越走低的现象。
另一个例子是分众传媒,2017年6月16日,分众传媒的第二、第五大股东一起抛出“清仓式减持”计划,第二大股东Power Star(HK)准备减持分众传媒不超过7.41%的股份,Gio2(HK)准备减持分众传媒不超过6.77%的股份。两份减持计划皆是“清仓式减持”,按照当时的股价计算,两大股东减持涉及的市值高达180亿元。
这样大规模的减持计划一抛出,分众传媒的股价自然被砸在了跌停板上。在公布减持计划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该股触及跌停,股价下跌幅度达9.81%,市值一日“蒸发”超百亿元。
但是从分众传媒2017年的股价走势来看,这两大股东的清仓减持影响并没有很大。在经历短暂下跌之后,该股股价一路往上,从2017年6月中旬的8元左右涨到年底的11.5元,涨幅超过40%。
所以减持会给股价带来什么影响,关键还是看公司。当公司处在概念正红,风口正好的时候,并且不在相对高位时,减持对股价的冲击效果不明显,甚至越减越涨。
而且重要股东减持后,相关个股筹码被盘活,从而提升市场流动性。只要大股东的股票筹码被市场所消纳,且股价再度积极走高,那么极有可能强化股市市场的牛市氛围,在持续减持声中一路上涨。
相反如果如果减持时并无利好消息,业绩又一般般甚至是大幅下滑,减持比例过大,或者已经涨天上去了的这些货,股价不跌个鼻青脸肿那算是幸运的。
解禁潮明年继续
A股减持规则修订在即
明年也是解禁规模较高的一年。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A股解禁市值将达到8750亿元和12135亿元,总解禁规模超过2万亿,单季度解禁市值处于2015年来的高位。其中,仅2020年1月便有多达565亿股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超6833亿元,将创下2013年8月以来的单月解禁新高。
面对凶猛的解禁与减持,此前的“史上最严减持新规”已不能满足当下市场需求,如何修改完善引发市场争议。
证监会上次对减持规则的修改还是在2017年5月。当时,为防控风险,抑制市场上清仓式减持的投机之风,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限制了减持比例和减持时间,通过拉长时间的方式来减缓重要股东减持对市场的冲击,避免了集中、大幅、无序减持扰乱二级市场秩序、冲击投资者信心。这份规定也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减持新规”。
减持新规的出台对稳定市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之后重要股东的减持、大宗交易的规模均有大幅下降,“清仓式减持”、“过桥式减持”、“精准减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减持新规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监管层为了短平快的遏制减持,采取非市场化的强制干预具有两面性。减持新规虽在异常波动等特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重要股东较严格的减持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流动性,增加了交易阻力。不仅影响了相关股东的资金周转,甚至还派生了一些金融风险事件。业内人士认为,“史上最严减持新规”的推出,正是导致2018年股权质押危机爆发的因素之一。
因此,证监会对减持规则的修订显得十分及时与必要。但在如何修订减持规则的问题上,市场也出现了分歧。
一方认为,此次修订应该对减持规则进一步收紧。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与其他投资者相比有着更低的成本,更完整清晰的信息,在资本市场中长期占据一定的优势。重要股东已经享受了一波上市的红利。因此,退出的方式必须要秉承先让二级市场先走和保持股价平稳为原则。其次,资本市场不是大股东实现纸面财富到现实财富兑现的渠道,资本退出必须适当,而不是短期大比例甚至是清仓减持,一旦IPO成功就清仓减持与股市支持实体经济完全背道而驰。
与之相反,另一方则认为,减持规则应当更加宽松。重要股东减持与中小股东抛售股票都一样,是股东的一项基本权利,不应被过多限制。此外,减持行为严格说其实是一种市场行为,应当客观看待减持行为。不仅如此,有关人士表示,减持规则过严导致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很差,并极大的影响了股权投资机构的退出、募集和投资问题。股权投资机构基本都得靠所投企业上市后退出,才能获得回报,如果退出不通畅,就会打击其的投资积极性。应当适度放松减持限制,促进资本循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
双方均有理有据,难分高下。但对于监管层而言,修订减持新规应平衡重要股东及中小股东双方利益,从而获得相对最优解。减持新规制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发展,其中融资方和投资方的积极参与缺一不可。对于双方利益都要予以充分考虑,不可顾此失彼。